高血压是心衰的“罪魁祸首”!高血压患者记住三件事

很多人认为,高血压只是单纯的血管病,但实际上,如果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造成心、肾、血管等多个靶器官损害,患者会出现冠心病、慢性肾脏病、卒中等危害极大的并发症。


高血压是心衰的“罪魁祸首”


“高血压是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血压导致心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宇清教授表示,首先,高血压可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引起左室肥厚、心房增大或主动脉受损等情况的发生。还会发生心肌纤维化、心脏供血不足、收缩功能逐渐下降等情况,从而导致心衰的发生。另外,高血压患者经常合并糖尿病、肥胖和血脂异常等问题,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进而加速心衰的发生发展。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风险增加、预后更差,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冯颖青教授表示,“作为高血压患者,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那些‘人为造成’的假性难治性高血压。比如,间断性服药、依从性较差、肥胖但却没有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失眠、精神压力过大……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患者的血压非常难降。”


控制好高血压能预防心衰


当前,大多数指南定义的血压标准值在140/90毫米汞柱。张宇清教授和冯颖青教授均表示,在高血压的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达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靶器官,预防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

张宇清教授介绍:

对于普通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建议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将血压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对于老年人群,应采取双目标控制策略:建议将>65岁老年患者的血压初步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在可耐受的情况下进一步降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对于高龄老年患者,建议将收缩压初步控制在150毫米汞柱以下;在可耐受的情况下降至140毫米汞柱以下。

对于合并多种疾病的虚弱患者,建议采用高度个体化的原则;即将收缩压降至130-150毫米汞柱的安全范围内,以防止过度降压导致的低血压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


防止高血压发展成心衰,记住三点!


1. 生活方式干预

冯颖青教授表示,不论是普通高血压还是难治性高血压,生活方式的干预都非常重要,是必须要做的。比如:

(1)肥胖的人要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

(2)限制钠盐摄入,少吃煎炸腌卤;

(3)适量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

(4)戒烟,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不仅使血压升高,还会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风险;

(5)戒酒,大量饮酒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及血压波动性增大;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也会增加高血压风险。

2. 药物治疗

欧洲高血压指南推荐ACEI、ARB、β受体阻断剂、CCB和噻嗪类/噻嗪样利尿剂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治疗药物,我国高血压管理指南还推荐ARNI作为初始降压药物。张宇清教授表示,从预防心衰方面来说,降压治疗方案与普通高血压治疗方案并没有本质区别。

不过,两位专家提到了药物治疗目前面临的两个难题。一是患者依从性差。冯颖青教授说,“高血压的治疗方案很多需要联合用药,有的患者需要吃3-4种药,每天吃2次,会造成患者心理负担非常重。”二是治疗药物是否具有器官保护作用。张宇清教授表示,这个也需要进行考量,如何在降压的同时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一些新药的研发正朝这个方向努力。

2023年12月13日,复星医药的国产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进入医保,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成人患者以及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进一步减轻患者用药负担。该药是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钠片按1:1摩尔比组成的新型共晶体药物。与独立制剂相比,共晶体药物具有成分构成比恒定、贮存稳定性好,同时可提高药物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等优势。作为新一类的降压药物,除降压作用外,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还具有心脏、肾脏、血管等靶器官保护作用。

3. 介入治疗

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然而,由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或是因为服用药物种类太多,很多患者会出现抗拒用药、无法坚持服药、擅自停药或减药等情况。这样一来,反而加剧了患者血压的波动。

冯颖青教授介绍,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手术达到降压的目的。该手术可以帮助患者良好地控制血压,实现持续降压、减少波动、减少药物负担的效果,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一种新选择。


*文章内容摘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