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口重”的人,多补点这种矿物质

在中国人的烹饪辞典里,盐堪称百味之首,甚至很多人深知吃盐过多的危害,还是忍不住一口“咸”的诱惑。

如果你平时吃饭“口重”,下不了减盐的决心,推荐一个补救方法:饮食多补点钾。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读补足钾如何“抵消”高盐饮食带来的伤害。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石正莉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委员 刘明

吃盐多,日常补点钾

钾是人体细胞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钠是细胞外含量最多的阳离子,钠钾平衡,维持着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在调节血管张力和心脏搏动方面,它们二者共同发挥作用。

钾和钠的代谢互相关联,通过肾脏这个“后阀门”排除体外。若食盐中的钠离子摄入过多,就会打破体内钠钾平衡,增加肾脏负担,引发血压升高等风险。

增加钾的摄入,可以促进钠和水分从尿液中排出,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高钠饮食带来的危害。

根据目前的证据,钠和钾的摄入摩尔数比例接近1:1对健康有益,也就是1g钠要对应1.69g钾。然而,大多数人的钠摄入量远超推荐限量。

补足钾对人体有多重要

钾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关键营养素之一,神经肌肉活动、呼吸、体液酸碱平衡等,都需要正常浓度的钾离子来维持。它在人体主要起以下四个作用:

心脏搏动的“汽油”

人体正常的血钾浓度,在3.5~5.5毫摩尔/升之间,血钾水平偏低或是偏高,都会使细胞活动出现问题,造成心肌细胞“罢工”,引起机体虚弱不适,甚至心脏骤停。

保证人体正常代谢

人体的肌肉收缩、肢体运动等,都依赖于钠、钾等离子的协同作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也需要钾的帮助。

维持电解质平衡

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对于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电解质平衡十分重要。当血钾浓度过高过低时,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降低多种慢病风险

临床相关数据发现,摄入钠越多,补钾的降压效果就越好,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增加钾摄入量可使收缩压降低5.32毫米汞柱。

摄入足够的钾还有助降低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骨矿物质流失等多种疾病发病风险。

如果频繁出现肌肉无力、烦躁不安、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心律失常等,可能是缺钾的信号,建议排除相关病因后及时补充。

需要提醒的是,大量摄入含钾药物或口服钾制剂等可导致体内钾过多,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心跳减慢,严重的可停止波动。需要用药物补钾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指导。

一个公式帮你补足钾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人钾的适宜摄入量为2000毫克/天,想要预防慢病,钾的建议摄入量是3600毫克/天。

钾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从食物中流失。比起通过补充剂补钾,饮食中增加含钾食物的摄入,更加安全且高效。

每天吃半斤水果

大部分水果高钾低钠,对改善食物中的钠钾比例十分有益,如橙子、哈密瓜、木瓜、香蕉等。

多吃薯类杂粮

日常可用薯类杂粮代替一部分精白米饭。土豆、红薯、芋头和山药等薯类钾营养素密度特别高,还富含维生素C,对控制血压十分有益。

各种杂粮也是补钾高手,小米和红小豆的钾含量分别是大米的5倍和14倍。

增加菌类和绿叶菜的摄入

菠菜、芥蓝、苋菜等绿叶菜的钾含量都很高;菌类蔬菜的钾含量尤其出众:口蘑钾含量为1655毫克/100克、蘑菇(鲜蘑)312毫克/100克、双孢蘑菇307毫克/100克。烹调时注意少放盐。

用低钠盐代替普通盐

低钠盐中含大约25%的氯化钾,用其代替普通的盐不但有助减钠,还能够增钾。

少吃加工食品

在加工过程中,食物中的钾会流失,并且往往会添加大量盐,因此加工食品往往“高钠低钾”,对控制血压不利。

保证每日补够钾,具体可遵循一个公式:2000毫克钾≈100克全谷杂豆+100克薯类+1斤蔬菜+半斤水果+300克牛奶。

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全谷杂豆(每天达到150克)和牛奶(每天达到500克)的摄入量,将普通盐换成低钠高钾盐,再加上肉类、坚果等食物中的钾,就能达到预防慢病的推荐摄入量。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